宇宙生命问题是“复杂性”问题,除了线性现象外,还有大量非线性现象,古人企图用简单的五行模型来描述生命的复杂性关系和非线性现象。五行的宇宙生命关系网是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胜复、制化编织而成的。五行生克反映宇宙生命运行的相互生发和制约关系,乘侮反映宇宙生命体内部的非平衡关系,胜复则反映这种非平衡状态下的一种自我复救的关系,亢害承制反映的不仅是两“行”之间而且是多行之间的生化制化关系,如此则构成一幅环环相连、立体、多维的宇宙生命关系网。值得指出的是,五行模型固然在解说生命、宇宙方面有合理的内涵,然而一切模型都含有非理性的因素。作为古代的一种思维模型,在认识宇宙生命时,往往有很多非理性的、机械的照搬和推想,从而与原型产生一定的距离,因此如何发展或突破这种思维模型就成为中医如何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认为五行学说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模型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五行模型是思维模型,而不是物质模型。
“模型”一词,起源于拉丁文Modulus,原意是样本、尺度、标准。科学意义上的“模型”是人们按照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用物质或思维的形式对原型进行模拟而形成的特定样态。模型可分为物质模型与思维模型两大类。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物质模型是以某种程度、形式相似的模型实体去再现原型,它既可以是人工构造的(如地球仪、船模),也可以是从自然界获取的(如动物、植物标本)。物质模型是模拟实验赖以进行的物质手段。
思维模型不是认识的物质手段而是客体在人们思想中理想化、纯化的映象、摹写。思维模型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并且运用它在思维中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演算和“思想实验”,可分为形象的(唯象的)模型和符号的(标志性的)模型,前者是以理想的或想象的形态去近似地反映客体的一种思想形式,后者是借助于专门的符号、线条等,并按一定的形式组合起来去描述客体的一种形式。
五行学说是一种典型的思维模型,五行模型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型的最基本形式,它与阴阳、干支以及卦交、河洛的配合互补,即组成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型的代表一象数思维模型。
第二、五行表示的是关系实在、功能实在,而不是物质实体、形态实体。
虽然“五行”最早指“五材”,是五种物质实体,但当它一旦成为一种思维模型,一旦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并运用于中医及中国古代各门学科,它就不再是五种物质,不再是五种有形态结构的实体,而是变成了一种表迖关系、功能的实在。用中国传统术语说,“五行”巳不再是“器”或“体”,而是“气”或“象”。
多数学者都以为“五行”(或“气”)是物质与功能的合一体,如李约瑟(J.Needham,1900-1995)解释:用“要素”或“元素”(Element)这种名称来解说“行”字,我们总会觉得它于义不足。“行”字的来源……就有“运动”的涵义。如陈梦家所说,五“行”是五种强大力量的不停循环的运动,而不是消极无动性的基本(主要的)物质。
庞朴认为“行”,即取其四通八达的名称意义,也取其流行、行用、行进的动词意义;两者兼而有之,遂由之更生发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用户投稿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